在科技狂人埃隆·马斯克的宏大蓝图里,人形机器人Optimus正从科幻电影走向现实。这位特斯拉CEO在2022年AI日揭幕的"擎天柱"原型机,正在重新定义人类与机器的交互方式。这个身高172cm、体重57kg的机器人,承载着马斯克"消除危险重复劳动"的愿景,其关节自由度达到28个,可精准执行抓取工具、搬运物品等复杂动作。
马斯克在最新财报会议上透露,Optimus已能完成分类物品的工厂测试,预计2025年实现有限量产。与波士顿动力等竞争对手不同,特斯拉将汽车制造经验移植到机器人领域——采用与电动车同源的4680电池、自动驾驶视觉系统,甚至共享部分AI算法。这种技术复用策略或将大幅降低生产成本,马斯克预言最终售价可能低于2万美元。
不过质疑声始终伴随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。斯坦福大学机器人实验室指出,当前双足机器人的动态平衡仍是世界性难题,而Optimus展示的行走视频被质疑存在"吊威亚"嫌疑。更关键的是,要在非结构化环境中实现通用人工智能(AGI),现有技术仍有巨大鸿沟。对此马斯克回应称,特斯拉的Dojo超级计算机将加速神经网络训练,2024年算力将达100EFLOPS。
值得注意的是,Optimus的商业化路径暗藏玄机。马斯克暗示可能采用"机器人即服务"(RaaS)模式,这与特斯拉能源业务的储能租赁策略如出一辙。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指出,若特斯拉能建立机器人应用生态,到2030年或将创造每年500亿美元的新市场。从电动车到太空探索,再到人形机器人,马斯克正在用他标志性的"第一性原理"思维,持续冲击传统产业的边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