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特斯拉与SpaceX CEO埃隆·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惊人观点,称美国现役主力战机F-35“技术过时”。这一言论迅速引发军事专家和国防工业界的激烈讨论。作为全球造价最高的单发战斗机,F-35项目耗资1.7万亿美元,涉及12个盟国合作,马斯克的评价无疑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。
在技术层面,马斯克指出F-35的航电架构存在根本性缺陷。他认为现代空战已进入“软件定义武器”时代,而F-35仍采用传统模块化设计,其任务系统计算机(TSC)的算力甚至不及普通智能手机。这与马斯克旗下星链卫星采用的自主规避技术形成鲜明对比,后者通过星载AI实时处理太空交通数据。
更尖锐的批评指向F-35的升级体系。该机型目前依赖每18个月一次的Block批次升级,而商业航天领域已实现每周数十次软件迭代。美国空军参谋长查尔斯·布朗对此回应称,军用装备需要经过严格验证,但承认“敏捷开发”值得借鉴。值得注意的是,马斯克旗下Neuralink的脑机接口技术,恰恰展示了快速迭代的极端案例。
隐身性能方面,马斯克团队提出新见解。SpaceX材料工程师透露,星舰使用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在雷达波吸收效率上比F-35的隐身涂层高47%,且维护成本更低。不过军事分析师指出,五代机隐身是系统工程,单纯比较单项参数有失公允。俄罗斯苏-57总设计师米哈伊尔·斯特雷勒茨对此评论称:“商业航天与空战装备的需求曲线完全不同。”
这场争论暴露出更深层问题:在AI和量子计算突飞猛进的今天,传统军工研发模式是否面临范式革命?美国国防创新单元(DIU)最新报告显示,商用现成技术(COTS)在部分领域已超越专用军规产品。但F-35项目办公室强调,战机需要满足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,这是商业产品无法比拟的。
马斯克的言论虽引发争议,却可能加速第六代战机NGAD的转型。据彭博社报道,美国空军已要求洛马公司研究“数字孪生+OTA升级”的新模式。这场“硅谷思维”与“军工传统”的碰撞,或将重塑未来二十年的空战形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