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特斯拉与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·马斯克在一场科技峰会上发表争议性言论,再次成为全球焦点。这位科技狂人不仅对人工智能监管提出激进建议,更透露了火星殖民计划的最新进展,引发科技界与公众的广泛讨论。
在谈及AI发展时,马斯克直言当前监管框架“严重滞后”。他呼吁建立全球性AI治理联盟,并强调:“如果三年内不制定强制性安全协议,超级AI的失控风险将超过核威胁。”该观点迅速引发两极反应,支持者认为其具有前瞻性,反对者则批评该言论制造恐慌。
更引人注目的是马斯克披露的火星时间表。他宣称SpaceX将在2030年前完成首批永久性火星基地建设,并首次公开“星际公民”选拔标准。据悉,候选人需通过严苛的心理抗压测试与基因筛查,该项目目前已收到超20万份申请。
针对舆论质疑,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回应称:“人类要么成为跨行星物种,要么困死在地球上。”这种典型的“马斯克式”宣言再次点燃公众对太空探索的热情。不过科学家群体仍持谨慎态度,指出生命维持系统与辐射防护等关键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分析人士指出,马斯克此次言论看似分散,实则延续其“危机驱动创新”的一贯逻辑。从神经网络芯片到可回收火箭,这位企业家始终通过制造紧迫感来推动技术跃进。随着X平台(原推特)改革持续发酵,这位话题人物的每个动作都正在被放在显微镜下审视。